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异地公务员有必要转户口吗国考/联考

2024-10-17 01:23:20 | 优佳网

今天优佳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异地公务员有必要转户口吗国考/联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异地公务员有必要转户口吗国考/联考

异地公务员有必要转户口吗国考/联考

转户口要具体看情况而定。
如果考上的是大城市,限制落户的,如北上广,还是转户口比较好,因为这些城市有户口将对你生活有很大好处,如购房、医疗等。
如考生的职业规划将会长期在公务员队伍发展,还是尽量转到当地来,毕竟公务员是个非常稳定的职业,人在哪户口落在那,也方便你在当地的生活。同时如果你想遴选或公考到其他城市,因为公务员的身份落户等也是非常方便,完全不用担心转移户口等问题。
如本身就是北上广等户口,考上了外地公务员,并不想在当地长期发展,则可以暂缓转户口,看本人以后工作情况而定,当然长期不转户口也不太现实。

异地公务员有必要转户口吗国考/联考

国考可以异地参加考试吗

法律分析:国考考试没有户籍限制,只要符合报名条件,国考可以在全国任意一个开设考点的城市参加考试,报名确认的时候选择离自己进点城市的考点参考即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十一条 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以及录用、奖励、培训、辞退等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异地公务员有必要转户口吗国考/联考优佳网

选择公务员“异地考”值得吗?

优佳网(https://www.cyjyxx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选择公务员“异地考”值得吗?的相关内容。

值不值得因人而异吧!有些人觉得值得,也有些人觉得不值,考上甚至后悔!
例如葱省的考生小A,参加本省省考屡次高分被刷,一怒之下选择八省巡考,选择一个考上省份工作,在小A眼里就很值,毕竟有一份公务员工作,异地不异地无所谓;
例如考生小B,从小有着建设边疆的理想,听说学校有支边公务员的机会,甚至不需要笔试,直接面试就行,对于笔试成绩不好的小B就是天大的福音,又可以实现理想又不会太难考,对于考生小B也很值;
例如考生小C,当地公务员待遇太差,即使考上也无力负担房价,选择巡考沿海收入高地区的公务员;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不值
例如考生小D,从小在本地长大,自理能力较差,因为本省无合适岗位巡考外省岗位,考上发现无亲无故,离开父母生活一团糟,他就觉得巡考不值;
例如考生小E,思乡情节严重,只要不能当天回家就算异地,这种就不要巡考了,只在本地做公务员就行;
例如考生小F,专业受限,报考异地乡镇,考上才发现报考单位待遇极差,工作量大,天天加班,周边环境不好,买东西只能靠淘宝,既没有KFC也没有大商场,非常后悔;
而且以上讨论都忽略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巡考一次来回交通费、住宿费、报名费,动辄几千上万,对于手头不宽裕的同学,经济负担也很重,如果是在职考生,还要损失误工的费用
18年有个江西的应届生,大四毕业那年巡考了三省,国考、江西省考、广东省考、广州市考、深圳市考,比较幸运的在江西省考上岸地税局,他在考生群里透露,参加这几次考试,考务费用就高达1万左右,不包含报面试班、笔试班的钱,之前没意识,考上理了一下支出,发现也不少。
从时间成本上看,坐车、坐飞机,来回路上的时间,对于考生也非常宝贵,火车、飞机上不方便做题看书,至少影响几天的备考,打乱学习计划,舟车劳顿,到了考点还要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也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要不要选择公务员“巡考”?

1、不要盲目报考异地公务员
不是所有地区的公务员都值得报考,不少地区排外严重,外地人根本无法融入。考生到了异乡,人生地不熟,本地人抱团取暖,互相抬轿子,自己一无资源二无人脉,搬砖干活,熬夜值班是你,提拔重用是本地人,备受冷落歧视。
即使无奈选择异地,建议不要报考比家乡经济条件更差的地区。道理也简单,人往高处走,何必为了一份工作,让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差?
我有个朋友是浙江人,因为本省考不上,报考了武汉公务员,现在异常后悔,一方面武汉公务员待遇不如浙江,另一方面本地经济条件好,到武汉发现生活不习惯。
还要衡量自己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特别是女生,在外地无依无靠,遇到一些挫折、困难,没有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就不想融入当地环境,特别想回家乡。
2、衡量时间、经济上是否支持巡考
巡考总归要花钱,有没有时间和经济支持巡考,如果家里条件一般,参加一下国考、本省省考就行了,因为国考可以选择本地考场,本省省考可以在本地走完笔试、面试、体检流程,考试费用和时间成本较低。
3、衡量自身考试能力能否值得巡考
有些考生对公务员认识不太客观,总觉得能参加就参加,把考试当摸彩票,多摸几次总归能中。实际上,近十年的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2000-2009年那十年的随便考考就上岸的摸鱼机会大大减少。自身考试能力不达标,何苦来回巡考,次次被刷?付出时间和金钱,真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实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有了比较强的应试能力再参加巡考,付出和收益会更对等一点。

以上就是优佳网整理的异地公务员有必要转户口吗国考/联考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佳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优佳网:www.cyjyxxw.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异地公务员有必要转户口吗国考/联考”相关推荐
高考必须在户口所在地考试吗
高考必须在户口所在地考试吗

高考必须在户口所在地考试吗各省的政策是不一样的,满足地方的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条件就可以异地参加高考。一、浙江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做好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对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浙江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条件予以了明确。高考条件全省统一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过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或符合浙江省流入地初中升高中

2024-10-10 07:05:29
公务员必须是应届生才可以考吗?
公务员必须是应届生才可以考吗?

公务员参加高考的条件参加高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考生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其次,考生必须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的学历,或具备同等学力。再者,考生的身体状况需符合相关要求。以下人员不得报名参加高考: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得报名。非应届毕业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在校生,也不得报名。在高级中

2024-10-13 15:44:15
国考公务员和省考公务员的考试流程一样吗?
国考公务员和省考公务员的考试流程一样吗?

2024年国考报名流程2024年国考报名流程如下:公务员国考报名流程为了解公务员考试信息及选择报考职位、填写报名表及缴纳报名费、确认报名信息及参加笔试和面试。1、了解公务员考试信息及选择报考职位:首先需要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基本信息,包括考试时间、地点、科目等。在了解了公务员考试的基本信息后,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报考职位。2、填写报名表及缴纳

2024-10-16 14:23:36
异地户口在重庆上学高考需要哪些手续
异地户口在重庆上学高考需要哪些手续

异地户口在重庆上学高考需要哪些手续具备在重庆高中阶段三年连续完整的学籍并就读;普通高中学生家长(父亲或母亲)还应在重庆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中职学生家长不作条件限制;符合重庆市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异地户口在重庆高考报名条件如下:一、随迁子女的家长是个体工商业主的,需要提供营业执照。满足以上条件的考生报名时,准备相关材料到就读学校所在地的区县招生办审核,审

2024-10-12 22:18:06
异地户籍可以高考吗
异地户籍可以高考吗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春季高考招生简章一、春季高考招生类型本简章适用于我校2020年春季高考招生的依据学考成绩招生录取、“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含退役士兵招生)、中职生自主招生(含高职专业学院招生)共三种类型。二、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一)学校招生代码:学校全称: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院校代码:12046(中外合作招生专业单独代码72046)(二

2024-10-14 17:59:11
参加成人高考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吗
参加成人高考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吗

参加成人高考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吗可以。1、虽然各地区成人高考报名时间、报名条件、省控线、录取分数线等等都各有不同,但实际上,成人高考也是可以跨省报名的,但是需要考生在报考考区参加考试!而且部分会需要提供相应材料。2、报名时需要带身份证复印件及扫描件、毕业证复印件及扫描件、彩色蓝底一寸照片电子版及纸质3张、缓指游报考本科的逗凳还需要提供学信网学历认证电子注册备案表和异地证明材料等。以

2024-10-16 15:19:31
孩子不是本地的户口请问在异地可以高考吗?
孩子不是本地的户口请问在异地可以高考吗?

孩子不是本地的户口请问在异地可以高考吗?孩子能否在本地参加高考:1,要看当事人(孩子)的就读地,是否开通了异地高考政策;2,如果所就读的省份/城市已经开通异地高考政策的,要看当事人及家长是否符合异地高考政策的要求;3,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就可以异地参加高考;4,当事人及父母可以咨询就读地的教育部门,以对方的答复为准。一,已经开通异地高考政策的省份:1,已公布省份

2024-10-10 02:51:50
成人高考考公务员有什么要求?
成人高考考公务员有什么要求?

成人高考考公务员有什么要求?成人高考考公务员有什么要求?成人高考是成人教育方式之一,其学历是非全日制学历,但一样是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可查,其享受待遇和全日制学历是等同的。下面教务老师为大家解答一下关于成人高考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成人高考考公务员有什么要求?(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对于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

2024-10-11 18:14:47